资讯中心

您当前的位置:主页 > 新闻中心 > 种植技术 >

防治病虫害 趁夜色为市区生病的树木打药 许昌“园林人”护绿不扰民

来源:宇代花木发布时间:阅读次数:100

借着路灯的一丝亮光,47岁的园林工作者燕合磊熟练地戴上白色橡胶手套、口罩,提着一个装有氯马乳油的5公斤重塑料壶,扶着洒水车后的铁架,一步一步登上车顶。打开注水盖,一股刺鼻的臭味儿立即扩散开来……4月11日22时,在市区劳动路西湖公园附近,3名有着20多年工龄的老园林工人正忙着配药,他们要趁着夜间行人稀少时为刚发出嫩叶的树木防病治虫。 他们是怎样工作的?多年来,在这个小小的岗位上,他们有哪些感悟……当日,记者对他们进行了采访。 既当“啄木鸟”,又做喷洒工 “新街、南关大街、春秋广场的黄山栾生蚜虫了,必须抓紧时间防治。”手里拿着小喇叭、皮肤微黑的园林工人伊胜利说,一车可以装载3.5吨农药,算上这次,他们已经是第五次夜间出动了。 开车的师傅叫伊会军,40多岁,老家在魏都区高桥营街道办事处金湾社区,和伊胜利是老乡。他俩在园林部门已经干了25年。一年里有很多次,他们都要与各种害虫作战:对付天牛,他们要拿着螺丝刀、针管,当“啄木鸟”;对付青虫,他们要趁着夜色,拿起喷药枪。 22时10分,车子稳稳地停靠在新街与府前街交叉口。这里的黄山栾是去年栽植的,树冠不太大,嫩叶还没完全舒展开,蚜虫就开始集体“捣乱”。 “行人请注意,打药啦,打药啦!”随着喇叭传出一声嘹亮的提醒,燕合磊使用“小枪”开始喷洒,药雾瞬间弥散开来,树下仿若下了一场小雨。 夜晚施药,常常忙到次日凌晨 伊胜利说,白天打药的话会影响市民出行,所以他们趁着夜色为树木打药。碰到有风的天气,他们得穿上雨衣、胶鞋,戴上手套、口罩。 22时25分,他们到了市区南关大街。这里的黄山栾十分高大,燕合磊启动“大枪”,仰着脖子,喷出15米高的药雾,双手上下摇动,动作很潇洒。 22时50分,在市区春秋广场,一些仍在摆摊儿的小贩听说要打药,赶紧收拾东西,很是配合。 23时3分,喷药完毕,记者为他们拍了一张合影。伊胜利说,干了这么多年,从来没有人给他们拍过合影。 将车辆送到车库,洗净双手,三人各回各家。这时已接近零时。 即便如此,到了白天,他们的任务同样不轻:浇水、修剪、保洁、处理应急事件等,每种工作都要干,而且要干好。 市民支持,他们很欣慰 市园林绿化管理处共有三个像他们一样的绿化小组。“药味儿的确不好闻,不过这么多年习惯了!”燕合磊说,喷洒药物的时候臭味儿熏人,一些市民以前十分反感。如今,随着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开展,市民大都理解、支持,令他们很欣慰。 “工作虽然很辛苦,但每当看到老人、孩子在绿树下休息、游玩就很开心,觉得再累也值得!”燕合磊说。